如何才能既長“個頭”又強“體魄”?龍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綠色創新促產業轉型升級,提升公司全球競爭力。
書寫“鈦”傳奇,精耕“鈦”產業、起航新“鋯”度、實現新“鋰”想,龍佰集團踐行“五鏈”耦合,加快培育產業生態,已然成長為以鈦白為主導,集鋯、鈦鋯金屬、鋰能于一體的綠色新材料產業鏈耦合發展骨干企業。2021年,龍佰集團營收超200億元,河南省焦作園區首超百億元,鈦白粉年產能超100萬噸,位居全球前列。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說,發展新材料產業,焦作市有基礎、有潛力,須乘勢而上,繪制產業技術圖譜,加速動能轉化、加快轉型發展。
龍佰集團董事長許剛直言,龍佰集團穩住神、走對路,精耕細作鈦白粉及產業鏈,拿出高質量、高水平的供給,就不愁闖不出新天地。
轉型升級,伴隨著發展陣痛與發展潛力的較量。焦作市工業發展,經歷了多次產業轉型的陣痛。自1998年企業改制至今,24年間,許剛率領龍佰集團,也經歷了結構調整的陣痛。對此,許剛斬釘截鐵地說:“當轉不轉,反受其亂。”
龍佰集團轉型升級的要義,即敢為人先,主動轉型。堅持市場導向,產品從低價的硫磺、硫酸鋁,轉到鈦白粉、鋯產品,再到鈦、鋰電新能源材料……龍佰集團鈦白產能從1000噸做到了超百萬噸,營收從4000萬元發展到超200億元。
自建項目投資,資本市場拓展,并行不悖的兩種發展路徑,是龍佰集團轉型發展的不二法門。尤其是2016年,龍佰集團斥資90億元,收購龍蟒鈦業,精彩演繹業界“蛇吞象”,實現鈦白粉產能60萬噸,位居國內之首;2021年則抓住鋰電新能源發展機遇,“跑步”進場鋰電新能源材料行業,力爭5年之內做到全國前列。
明確方向,綠色轉型。許剛說,“改造+創新”“資本+項目”“減排+循環”,是龍佰集團轉型經驗的三大法寶。
“改造+創新”,構建產業新體系。從硫酸法到氯化法和硫氯耦合的轉型,從化工產品到多元化新材料產品的轉型,從小化工制造到耦合產業鏈體系的轉型,從傳統產業到新能源產業的轉型,龍佰集團一直面向未來。目前,龍佰集團從國外引進的先進氯化法技術已成功運營,著力構建產業新體系。
“資本+項目”,雙輪驅動快轉型。龍佰集團實現了從單一工廠到產業集團的轉型、從國內競爭到國際競合的轉型、從生產主導到創新主導的轉型——引進國際先進氯化法技術,建設年產6萬噸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,收購亨斯邁TR52油墨專用鈦白粉業務和技術;2016年并購龍蟒鈦業,擁有年產80萬噸的鈦精礦生產基地;收購云南新立鈦業,實現當年收購、當年復產、當年盈利,拓展了氯化法鈦白粉和海綿鈦業務;收購東方鋯業,形成“鈦鋯共生,兩翼發展”的新格局;并購甘肅金川集團海綿鈦資產和湖南東方鈧業,繼續加大海綿鈦產業的橫向整合,實現了鈧產業鏈的垂直一體化發展。
“減排+循環”,實現綠色發展。龍佰集團開創硫氯耦合技術,采用縱向垂直一體化和橫向耦合協同的生產模式,擁有從鈦礦開采、精礦加工、鈦渣冶煉、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鈦白粉全流程生產工藝及資源綜合利用,使鈦白行業硫酸法和氯化法兩大工藝實現耦合聯產、共生共榮,減少了污染物排放,破解了硫酸法固廢多、氯化法成本高的技術難題。
發展,資本撬動很關鍵。2011年至今,龍佰集團募資從13億元提升至170億元。2019年,龍佰集團收購云南新立鈦業,為氯化鈦白產業發展再添新引擎;收購東方鋯業股權,成為其第一大股東;與金川集團簽署框架協議,首次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。龍佰集團抓住行業發展階段性機遇的重大舉措,以產業整合為契機,充分利用比較優勢,形成協同效應,在高效擴張中占盡先機。
近3年,龍佰集團累計研發投入20億元,其中,2021年超10億元,每年研發經費均不低于銷售收入的4%。如此高的科技投入,源于許剛對創新的獨到見解和發展眼光。
堅守實業,矢志創新,產業就能邁向中高端,發展就能收獲新動能。目前,龍佰集團取得了“四個平臺、六大技術、三類成果”。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、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、國家CNAS認可實驗室、省級院士工作站等四大創新平臺,龍佰集團成功突破了六大技術難關——大型沸騰氯化技術突破國外壟斷、攀西鈦礦升級轉化氯化原料技術突破、航空用轉子級海綿鈦制備技術突破國外封鎖等三大“卡脖子”技術的突破,驚艷業界。硫氯耦合、硫鐵鈦聯產法、“鈦+鋰”耦合三大首創技術,引領行業發展方向。
龍佰集團的結構巨變,無比清晰。高質量,是從“制造”到“創造”再到“智造”的升級過程。三大“卡脖子”技術的突破,對龍佰集團乃至中國鈦行業發展意義重大。龍佰集團成功實施的大型沸騰氯化技術,打破了西方技術壟斷,建成了中國頗具規模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基地,改變了中國海綿鈦產業的發展態勢;攀西礦升級氯化原料技術,解決了國產礦不能用于氯化法生產的難題,降低了氯化法生產成本,提升了氯化法技術全球競合力;航空轉子級海綿鈦技術的突破,在國內優先建成了航空轉子級海綿鈦的生產線,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。目前,龍佰集團的科技成果,包括700余項專利、20余項省部級成果評價和40余項國家、行業標準。
打造“兩院兩研一基地”,實現“三全”創新。龍佰集團布局國家創新前沿城市,吸引高質量人才,打造“兩院兩研一基地”創新平臺。“兩院”即鈦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和鋰電池材料產業研究院;“兩研”即上海技術研發中心和深圳技術研發中心;“一基地”即粒形可控粉體材料中試基地。許剛說,實施“兩研”建設,旨在吸引人才,大力招聘、引進博士、碩士和學科帶頭人。
全面摘取產業技術“高懸的果實”,需要著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,加強人力資本積累。為此,龍佰集團實現“全員、全產業、全要素”的“三全”創新,造就創新型員工隊伍,促進產業鏈創新融合,調動全要素創新資源。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,使所有人都成為人才,龍佰集團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,加強院校合作和職業技能培養,打造“技能龍佰、持證龍佰、工匠龍佰”等技能型人才。
目前,龍佰集團鋰電新材料項目已納入河南省“三個一批”重點項目。龍佰集團2021年跑步進入鋰電新能源材料行業,主要產品有磷酸鐵、磷酸鐵鋰、石墨負極等。依托鈦產業鏈耦合優勢和大化工理念,龍佰集團打造特色鮮明、競爭能力突出的鋰電新能源材料產業。目前,龍佰集團已在河南沁陽、博愛和中站分別建設年產2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、10萬噸石墨負極項目和20萬噸磷酸鐵項目。前不久,龍佰集團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進入試生產階段,并產出合格產品。今年,龍佰集團將重點打造鈦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、鋰電池材料產業研究院和粒形可控粉體材料中試基地,為發展鋰電新材料產業提供技術支撐。
貫徹新發展理念,赫然寫在轉型發展的時刻表上。許剛說:“‘十四五’期間,龍佰集團主要依靠礦產品及鈦白粉、鈦、鋯產品、鋰能和稀散、稀貴金屬板塊持續發力,引領龍佰集團實現新跨越。我們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營收500億元的發展目標,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焦作貢獻龍佰力量。”